学术论文写作
前言
课程《学术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
学术论文特点
- 创新性
- 学术性
- 科学性和准确性
- 规范性和可读性
创新性:一流学者提出问题,开辟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二流学者解决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三流学者修修补补、补充、完善、扩展,提出一种改进的解决方法。
学术性:要形成新观点、新认识、新结论,有学术价值。对实验或用其他方式得到的结果,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或说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科学性:正确说明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包括:论点正确、论据必要而充分、论证严密、推理符合逻辑、数据可靠、计算准确、结果深刻、有启发性 、结论可靠等。
准确性: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评估要确切、恰当,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对比评价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
可读性:让其他领域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也能读懂。
规范性: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图表、公式、体例、格式规范,文字和插图配合恰当。
综述性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由下列元素构成:
标题
摘要和关键词
目录(至少二级)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目前该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四、未来的研究展望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重点对近5年的最新工作进行分析。
学术论文构成
Title
(1) Abstract
(2) Introduction(含Your contribution)
(3) Previous Work(Related Work)
(4) Our Solution(Motivati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5)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Support)
(6) Discussion(Performance Analysis,Threats To Validity)
(7) Conclusion
(8) Acknowledgement(Optional)
(9) References
(10) Appendix(Optional)
具体来说就是,x 问题很重要 -> 针对该问题,已有的A B C工作 -> ABC 都有各自的缺点 -> 提出本文的 D 工作 -> 理论分析 D -> 把 D 与 A B C 进行实验比较 -> 为什么 D 更好 -> D 的优势与不足 -> 基于 D 的未来工作。
标题
基本要求:
- 准确得体。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创新性,善于给论文的创新点命名,并体现在论文的题目中
- 简短精练。GB7713-87 规定题目“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国外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一般要求论文题目不超过 12 个词
- 便于检索。大多数搜索引擎会使用关键词来定位标题相关的论文
- 容易认读。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语法要求:
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 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定、状语等修饰语+中心语)。
- “研究xx行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改为“xx行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 “影响xx的因素分析”改为“xx的影响因素分析”
- “深度神经网络稀疏性的软硬件联合优化方法研究”改为“软硬件联合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稀疏性研究”
避免“的”的多用或漏用。
题目涉及的面过大过宽,如“对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行人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短标题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被引次数。
摘要
标题和摘要的目的都是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摘要是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阐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结果。
中英文通用要求:
- 不要分段
- 不要引用参考文献
- 不要引用图表
- 不要插入复杂的公式
- 每次修订或变更手稿时,都应相应地修改摘要
中文摘要
四要素:
- 目的: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动机
- 针对……存在的问题
- 方法:采用的理论、平台、工具、过程、手段等
- 基于的……理论,提出了……方法,并在……平台上,采用……工具,实现了……系统
- 结果:研究的成果/实验的数据,得到的性能、效果
- 经过……数据集的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方法,在……方面提高了……
- 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效果、影响和意义
- 本文的……方法具有……特点,在……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要素的权重,哪个重要,就突出哪个。如果某个要素完全不重要,那么可以不出现。
结果尽可能给出量化结果,“不一样”不如“高、低、强、弱”,“高、低、强、弱”不如“高多少、低多少、强多少、弱多少”。
结论除交代解决了什么问题外,还要总结对本领域或其他领域的通用价值。
英文摘要
长度一般150-200 words
五要素:
- Context/Background
- Objective/Aim: To …(不定式语句结构)
- Methods(被动语态,过去时态)
- Results(被动语态,过去时态)
- Conclusion(主动语态,现在时态)
基本要求:
- 尽量减少对背景的介绍
- 第一句应避免与题目重复
- 尽量使用简单句
- 尽量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也不用第三人称
-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
- 缩略语应加以说明,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关键词
关键词选择:
- 研究对象/领域
- 研究方法/算法
- 研究工具/平台
- 采用的数字模型
- 关注的性能指标
注意事项:
- 不同关键词之间用
;
(分号)隔开 - 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 除专有名词大写外,一律小写
- 第一个关键词宜选择论文所属的二级学科名(论文分类领域)
- 关键词的排列顺序,按照关键词的外延从大到小,由前往后排列
- 论文题目中出现的技术性名词应入选
- 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引言
引言的作用有强调研究的重要性、提供背景知识铺垫、阐明研究动机。引言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看完引言,就能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项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的内容包括:
- 前人对该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存在哪些不足
- 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 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 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 预期结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写作的基本范式:
- 研究背景(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condition to be discussed)
- 相关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What is known so far?A brief description of unknown aspects relevant to the study)
- 有待解决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Primary and secondary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by the study)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贡献(Aim and contribution)
- 论文的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注意事项:
- 开门见山点题,不绕圈子,点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 背景介绍要言简意赅,简洁清晰,切忌长篇大论
- 突出问题的重要性。展示有影响力的作者的已有研究,表明该问题是当前热点
- 引用相关文献时,要选最近和最相关的
- 如实评述, 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
- 杜绝大话,用词谨慎,如“填补空白”、“达到先进水平”、“前人从未研究过”等,改为“以往相关报道较为少见”,“据作者所知前人很少涉及……”
- 引言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
- 引言与结论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解答
- 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不要过多,如“……工作[1-20]”
- 不用隆重介绍研究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对本文研究没有支撑论证作用,如:“支持向量机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譬如在结构及构件损伤识别[11]、结构可靠性分析[12]、岩土工程[13]……”
- 英文期刊论文的“引言”一般较长,“故事情节”更丰富,对研究概况、问题和创新点的阐述比较详实
- 中文期刊论文的“引言”一般较短,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也可放在结论中
相关工作
内容:
- 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类
- 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
- 与自己的工作进行比较,强调和前人工作的不同
写法:
- 以研究者为主线。如某某研究者在某某研究方法帮助下,进行某某研究内容,得出某某研究结论
- 以问题为主线。问题是什么,围绕着问题做了什么
- 以研究方法为主线。如静态缺陷检测可分为基于代码相似度的方法和基于模式的方法……
本文工作
本文工作的目的是介绍自己的工作,并提供理论支撑。
内容包括:
- 动机
- 定义,创新
- 理论分析
- 算法,伪代码
- 图,解释
写作原则:
- 以作者的基本论点为轴线。对新发现的问题,详尽分析和阐述, 并加以严密论证;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完全不费笔墨
- 注重论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事实或数据说明论点, 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 支撑材料的准备。分为直接材料(亲自调查或科学实验得到的材料)、间接材料(引用文献中的或由他人提供的材料)、发展材料(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材料)。材料要典型新颖
- 论点鲜明
- 动机和理由要真实可信。比如“当前深度学习很热门,所以研究xx”,动机不足
- 论点和方法的唯一保证就是证明它
- 读者思维,要让读者看懂
- 多以 induction 的论述形式为主,穿插 deduction 的推演与理论性分析
- 前后段落间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比如在段落结束时,用“in what follows”一句话介绍下个段落
- 前后语句间逻辑关系清晰。避免前后两句话跳跃幅度过大
- 尽早用概念解释符号(notation),不要让读者看到符号很困惑
- 信息的排布,最关键的信息要占据C位。一个段落的C位是段首主题句;一句话的C位是主句、主语、句首词
- 不重要的信息,给出引用,详见参考文献
- 增大信息密度,增加实词,减少无用的词。期刊和会议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
- 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传达你的信息。审稿人会优先找拒稿的证据,更大的篇幅更容易找到

实验
实验部分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实验支撑。
内容包括:
- 实验设计
- 评价指标
- 确保其他人可以根据你的描述,复现实验
- 确保实验结果能回答研究问题
- 将结果与其他研究作比较
- 性能分析
- 实验结论
写作原则:
- 实验方法的描述要具体真实,可以引用参考文献
- 作者自行设计和创造的新方法,应详细描述
- 公开数据集和代码
- 给出实验细节和参数设置
- 实验结果的展示,以文字、图表等形式
- 图表要有自明性,相对独立
讨论
内容包括:
- 阐述研究目的
- 总结重要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说明了什么?
- 对比前人研究。与别人比有什么优劣?优劣的原因是什么?
- 声明研究缺陷
- 启发未来研究
写作原则:
- 分小标题,围绕需要回答的问题(RQs)展开讨论,并逐条给出洞察结论
- 分析解释导致结果的原因
- 不要忽视负面结果和不足之处,切忌回避掩盖自己的不足
- 深入分析实验数据
结论
结论部分是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分析中得出的结论。
内容包括:
- 快速简短的总结
-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结束全文
写作范式:
- 采用的理论、方法、平台、工具
- 论文的成果和创新点
- 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效果
- 尚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工作
致谢
致谢的对象有:
- 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 对论文有贡献、有帮助的人员、机构或项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节省论文篇幅,反映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参考文献也是论文的依据、起点和深度。
下列文献均应列出:
- 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
- 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
- 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体现整篇论文材料上的完整性。
附录包括:
- 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
- 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更深入的叙述
- 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
- 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 因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资料
- 不便于写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 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 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尾声
正如摘要分为中英文,其他章节的写作范式在中英文上也有些区别。
以后读学术论文时,我可以对照着本文,有意识的把文章拆分出来,用不同颜色的标注,进而通过阅读实践的反馈,进一步修缮本文。